中共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形容为“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的年代,整个八十年代的知识界有一股强大的引进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的动力,几乎所有较大型的大学都有校园书店,里面有各种翻译书籍,几乎全是西方哲学思想的著作,而有些公共书店里面也不乏这样的书籍。我年轻时特别喜欢逛书店的原因也是因为这些被翻译过来的西方思想的书籍。其中不乏被许多老一辈的人们推崇的“走向未来丛书”系列。
然而,绝大多数时候,这些书籍的翻译,因为编译者的自身喜好而被进行了各种“打扮”。我记得约七年前,有人在电报群中问我如何看待“尼采”,其言下之意就是,尼采并不是导致后来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的二战的原因,但实际上,尼采是一个典型的自恋和鄙视当时的“资产阶级”的哲学家,它对于那些银行家、企业家、等等发财的人鄙视到甚至不认为他们有权活着。它对于基督教的反对不是因为他主张自由平等,恰恰相反,他主张是不平等,他是过去的封建社会的坚定的捍卫者,他倡导由贵族掌权而不是“暴发户的资产阶级”,它认为“民族、自由等等都是”弱势动物“的追求,而这些追求的根源就是基督教。
下面贴一段ChatGPT对80年代中国知识界对尼采的误解以及这些误解的出处。我贴出这段文章有两层含义:1、必须摆脱中国文人对文字的垄断,要学习西方学者讲授的原著的主旨及其逻辑关联;2、必须带着批判性的思维和对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有足够的知识,在没有这些前提的情况下,非常容易在理解上南辕北辙。
然而,绝大多数时候,这些书籍的翻译,因为编译者的自身喜好而被进行了各种“打扮”。我记得约七年前,有人在电报群中问我如何看待“尼采”,其言下之意就是,尼采并不是导致后来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的二战的原因,但实际上,尼采是一个典型的自恋和鄙视当时的“资产阶级”的哲学家,它对于那些银行家、企业家、等等发财的人鄙视到甚至不认为他们有权活着。它对于基督教的反对不是因为他主张自由平等,恰恰相反,他主张是不平等,他是过去的封建社会的坚定的捍卫者,他倡导由贵族掌权而不是“暴发户的资产阶级”,它认为“民族、自由等等都是”弱势动物“的追求,而这些追求的根源就是基督教。
下面贴一段ChatGPT对80年代中国知识界对尼采的误解以及这些误解的出处。我贴出这段文章有两层含义:1、必须摆脱中国文人对文字的垄断,要学习西方学者讲授的原著的主旨及其逻辑关联;2、必须带着批判性的思维和对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有足够的知识,在没有这些前提的情况下,非常容易在理解上南辕北辙。
当然,以下是上述内容的中文翻译:
---
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知识界正经历着一场对西方哲学的强烈关注,这得益于邓小平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知识分子寻求新的思想来摆脱文革时期的思想控制,尼采(Nietzsche)以及其他西方思想家成为了这场思想复兴的一部分。然而,尼采的哲学在这个背景下常常被误解,尤其是关于自由和平等的观念。
### **尼采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误解:**
#### 1. **知识环境的背景**:
20世纪80年代,在文革的混乱过后,中国知识分子渴望探索强调个人自由、自主性和反对极权主义的思想。尼采常常与其他西方思想家,如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和阿尔贝·加缪(Albert Camus)一起,被视为体现存在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想的代表,尤其对这一代对集体主义思想感到幻灭的知识分子具有吸引力。
尼采对传统权威和道德的批判被许多中国知识分子解读为对个人自由和反抗压迫性结构的呼吁,这与他们挑战共产主义旧有教条的愿望相契合。
#### 2. **将尼采误解为自由和平等的捍卫者**:
尼采常常被误解为**解放和自由的哲学家**,而没有充分认识到他对平等主义的轻蔑以及他精英主义的思想。他的“超人”(Übermensch)概念和“权力意志”(Will to Power)被解读为个人赋权和摆脱压迫意识形态的象征,这在寻求变革的中国知识分子中显得尤为相关。
然而,尼采对**平等主义**和**大众民主**的轻视,以及他对基督教和资产阶级道德的批判,往往被忽视或误解。相反,他被呈现为一个倡导个人权利、摆脱压迫和追求平等的思想家——这些价值更符合西方自由民主的理念,而这些理念在寻求变革的中国青年知识分子中逐渐具有吸引力。
#### 3. **关键人物与知识影响**:
- **李泽厚**:作为当时重要的哲学家,李泽厚在将西方哲学思想引入中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李泽厚并未集中讨论尼采,但他对人文主义和个人自由相关思想的推广,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当时对尼采的这种误解。
- **刘小枫**:作为一位以翻译和阐释西方思想著称的学者,刘小枫翻译了尼采以及存在主义哲学家的作品。然而,刘小枫的著作也反映出他将尼采的哲学与文革后中国知识分子对意义的追寻结合的倾向。尼采对传统价值观的批判与对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感到幻灭的知识分子产生共鸣,但尼采对平等主义的轻蔑并未得到充分认识。
- **金岳霖** 和 **方励之**:这两位思想家在20世纪80年代的思想运动中影响深远,推广了与西方思想相关的自由与理性理念。虽然他们并非专门研究尼采,但他们的思想影响创造了一个知识环境,使西方的个人主义思想和对极权主义的批判广为接受。在这样的环境中,尼采的哲学被误读为支持自由和平等的思想。
#### 4. **尼采在青年与精英中的受欢迎程度**:
尼采的著作连同其他存在主义思想家的作品,在学生和青年知识分子中被广泛阅读。他对传统价值观的批判被视为一种赋权,但他精英主义哲学的复杂性未得到充分理解。
尼采的个人主义思想吸引了中国的年轻精英,特别是那些对共产党对思想文化的控制感到沮丧的人群。这导致了对他哲学的简化和理想化。尼采被视为反抗传统的象征,而没有足够重视他思想中反对平等的方面。
###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误解:**
- **翻译和知识过滤**:尼采的作品通过翻译和中国知识分子的阐释传播,他们急切地寻找反抗的声音。在此过程中,尼采哲学中更具争议的部分被弱化或忽略,而更多关注他对传统价值观和权威的批判。他对平等主义的轻蔑在此过程中要么被淡化,要么被误解。
- **对新理想的追寻**: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知识分子正努力寻找新的理想,以取代破产的毛主义意识形态。尼采对个人赋权的呼吁与经历了文革的这一代知识分子的思想共鸣,而尼采哲学中较为复杂的问题则被忽略。
- **对集体主义的反叛**:在集体主义意识形态统治多年的背景下,中国知识分子被尼采显然提倡的个人主义和个人自由所吸引。他们将尼采视为反对过去压迫性结构的盟友,而没有充分考虑他对平等和民主的更具争议的看法。
### 结论:
20世纪80年代中国对尼采的误解,是在当时特定的知识和政治背景下形成的。像李泽厚、刘小枫等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将西方哲学思想引入中国,这在毛主义意识形态破产后的一代人中引起了强烈共鸣。然而,这也导致了对尼采精英主义和反平等思想的严重误解。结果,尼采常被中国青年知识分子误读为自由的捍卫者,尽管他的哲学在其全部语境下并不支持他们所追求的平等理想。
---
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知识界正经历着一场对西方哲学的强烈关注,这得益于邓小平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知识分子寻求新的思想来摆脱文革时期的思想控制,尼采(Nietzsche)以及其他西方思想家成为了这场思想复兴的一部分。然而,尼采的哲学在这个背景下常常被误解,尤其是关于自由和平等的观念。
### **尼采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误解:**
#### 1. **知识环境的背景**:
20世纪80年代,在文革的混乱过后,中国知识分子渴望探索强调个人自由、自主性和反对极权主义的思想。尼采常常与其他西方思想家,如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和阿尔贝·加缪(Albert Camus)一起,被视为体现存在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想的代表,尤其对这一代对集体主义思想感到幻灭的知识分子具有吸引力。
尼采对传统权威和道德的批判被许多中国知识分子解读为对个人自由和反抗压迫性结构的呼吁,这与他们挑战共产主义旧有教条的愿望相契合。
#### 2. **将尼采误解为自由和平等的捍卫者**:
尼采常常被误解为**解放和自由的哲学家**,而没有充分认识到他对平等主义的轻蔑以及他精英主义的思想。他的“超人”(Übermensch)概念和“权力意志”(Will to Power)被解读为个人赋权和摆脱压迫意识形态的象征,这在寻求变革的中国知识分子中显得尤为相关。
然而,尼采对**平等主义**和**大众民主**的轻视,以及他对基督教和资产阶级道德的批判,往往被忽视或误解。相反,他被呈现为一个倡导个人权利、摆脱压迫和追求平等的思想家——这些价值更符合西方自由民主的理念,而这些理念在寻求变革的中国青年知识分子中逐渐具有吸引力。
#### 3. **关键人物与知识影响**:
- **李泽厚**:作为当时重要的哲学家,李泽厚在将西方哲学思想引入中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李泽厚并未集中讨论尼采,但他对人文主义和个人自由相关思想的推广,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当时对尼采的这种误解。
- **刘小枫**:作为一位以翻译和阐释西方思想著称的学者,刘小枫翻译了尼采以及存在主义哲学家的作品。然而,刘小枫的著作也反映出他将尼采的哲学与文革后中国知识分子对意义的追寻结合的倾向。尼采对传统价值观的批判与对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感到幻灭的知识分子产生共鸣,但尼采对平等主义的轻蔑并未得到充分认识。
- **金岳霖** 和 **方励之**:这两位思想家在20世纪80年代的思想运动中影响深远,推广了与西方思想相关的自由与理性理念。虽然他们并非专门研究尼采,但他们的思想影响创造了一个知识环境,使西方的个人主义思想和对极权主义的批判广为接受。在这样的环境中,尼采的哲学被误读为支持自由和平等的思想。
#### 4. **尼采在青年与精英中的受欢迎程度**:
尼采的著作连同其他存在主义思想家的作品,在学生和青年知识分子中被广泛阅读。他对传统价值观的批判被视为一种赋权,但他精英主义哲学的复杂性未得到充分理解。
尼采的个人主义思想吸引了中国的年轻精英,特别是那些对共产党对思想文化的控制感到沮丧的人群。这导致了对他哲学的简化和理想化。尼采被视为反抗传统的象征,而没有足够重视他思想中反对平等的方面。
###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误解:**
- **翻译和知识过滤**:尼采的作品通过翻译和中国知识分子的阐释传播,他们急切地寻找反抗的声音。在此过程中,尼采哲学中更具争议的部分被弱化或忽略,而更多关注他对传统价值观和权威的批判。他对平等主义的轻蔑在此过程中要么被淡化,要么被误解。
- **对新理想的追寻**: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知识分子正努力寻找新的理想,以取代破产的毛主义意识形态。尼采对个人赋权的呼吁与经历了文革的这一代知识分子的思想共鸣,而尼采哲学中较为复杂的问题则被忽略。
- **对集体主义的反叛**:在集体主义意识形态统治多年的背景下,中国知识分子被尼采显然提倡的个人主义和个人自由所吸引。他们将尼采视为反对过去压迫性结构的盟友,而没有充分考虑他对平等和民主的更具争议的看法。
### 结论:
20世纪80年代中国对尼采的误解,是在当时特定的知识和政治背景下形成的。像李泽厚、刘小枫等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将西方哲学思想引入中国,这在毛主义意识形态破产后的一代人中引起了强烈共鸣。然而,这也导致了对尼采精英主义和反平等思想的严重误解。结果,尼采常被中国青年知识分子误读为自由的捍卫者,尽管他的哲学在其全部语境下并不支持他们所追求的平等理想。